对福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一个聪明的皇子,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爷。
福全,顺治帝次子,康熙帝二哥,母为宁悫妃董鄂氏(此董鄂妃,非彼董鄂妃。这位董鄂妃并不受宠,跟另外一位董鄂妃,也就是孝献皇后相比,她就是一个等同于打入冷宫的妃子,如若福全是孝献皇后所生,他恐怕早就是储君了,日后也注定会成为皇帝)。
关于福全的事迹,史书记载的并不多,其所记载的事迹主要有三件事。
其一、“幼时,世祖问志,对:“愿为贤王。”世祖异之”。福全小的时候,顺治曾问过福全,他长大后想要干嘛,这时其回答的不是什么做一个明君,而是做一个贤王。
其二、“太皇太后崩。既绎祭,谕曰:“裕亲王自太皇太后违豫,与朕同处,殊劳苦。”命皇长子及领侍卫大臣送王归第”。康熙二十七年,太皇太后驾崩,福全与康熙一起在其灵柩前守灵书。数日后,康熙下诏:“福全与我一起守灵数日,实在是太辛苦,我实在不忍”,于是康熙就命皇长子与一位大臣送他会王府。
其三、康熙二十九年,因准噶尔部太过嚣张,丝毫不将清廷放在眼里,因此忍无可忍的康熙决定用武力回击,用武力将他们征服。同年,康熙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,出古北口;又令常宁为安北大将军,出喜峰口,两人分道进击,共讨准噶尔部。征讨准噶尔部初期,在因准噶尔部的驼阵,清军出现严重伤亡的背景下,福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败为胜,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,打得敌军狼狈逃窜,并成功攻进驼阵,大败厄鲁特军。大胜后,康熙对其很是满意,亲自下旨褒奖于他。
但是,此战过后,对于是否要对准噶尔部乘胜追击,福全与康熙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。福全认为各路大军还没会合,据险逞凶的厄鲁特部已被击溃,暂时无威胁,再者穷寇莫追,自身的将士也十分劳累,因此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先争得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,等盛京大军来会师时再与噶尔丹决战,继而全歼残敌。可是 ,康熙却并不这么认为,他认为应该要乘胜追击,不要让噶尔丹有一丝的喘息之机,此时不打,这就等于给了噶尔丹再战的机会。
事实上,也的确如康熙所说,在福全决定休战之时,噶尔丹就率残兵急速地逃出关去。此后,福全见噶尔丹已远遁,而自家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,支撑不了几天,所以他就在未请示康熙的情况下,擅自让军队回师。显然,福全这种擅自而为的作法,其结果就是让康熙很是不满,康熙得知他擅自回师之后,就决定要治他的罪。
之后,福全与康熙双双回京后,康熙在朝阳门,当着我的群臣的面,就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,自行其事,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。面对康熙的指责,福全没有做出任何的争辩,而是留着着泪说道:"我复何言!",将康熙给他的罪行全部认领。而后,王大臣们经过商议,一致认为应该要夺去他的爵位,但是康熙考虑到福全击败厄鲁特的功绩,并没有夺去他的爵位,而是改以罚俸三年,撤三佐领,取消议政权为惩罚。
从以上三件事,我们大概就可以得知福全是一个怎样的人。其一、福全没啥权力欲。清史曾这样评价过福全,说:“畏远权势”,就是不喜,也畏惧权势。个人觉得这个评价很中肯,福全却是不喜权力,如若他喜欢权力,就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说出,他要做贤王。
其二、福全很聪明,也很孝顺,却是有做贤王的资质。从第一次征讨噶尔丹的表现来看,福全的确很聪明,同时当第一次征讨噶尔丹后,康熙要治他的罪,给他加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,福全明知道这是欲加之罪,但他却什么话也没说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福全知道,这其实是康熙在敲打他,在有意无意地削弱他的影响力,如此他再什么也没说,而是甘愿认罪。从这些事情,我们就可以看出,福全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。
此外,从孝庄去世后,福全不顾自己的身体,一直撑着给孝庄守灵,直到康熙亲自下旨才回府的表现来看,他也是一个孝顺的人。如此,试问一个孝顺,又很聪明的福全,他怎会不能做一个贤王呢?
总得来说,福全他是一位聪明的王爷,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王爷,更是一位懂得明哲保身的王爷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3187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